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稅后交貨)和ddu(delivered duty unpaid,未完稅交貨)是國際貿易中常用的兩個貿易術語,它們都屬于《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incoterms)的一部分,用于規(guī)定賣方和買方在貨物運輸過程中的責任、成本和風險。
ddp(完稅后交貨):
1. 定義:根據(jù)ddp條款,賣方必須承擔將貨物運送到目的地國家/地區(qū)的所有費用和風險,包括運輸、保險、關稅和其他稅費等。賣方負責辦理出口和進口的所有手續(xù),包括清關。
2. 責任和風險:賣方負責將貨物運輸?shù)劫I方指定的目的地,并承擔所有相關費用,直到貨物準備好卸載并交由買方處置時為止。這意味著賣方承擔的風險最大。
3. 優(yōu)點:對于買方來說,ddp是最為便利的貿易條款,因為買方不需要承擔任何運輸和進口手續(xù)的費用和風險。
ddu(未完稅交貨):
1. 定義:在ddu條款下,賣方負責將貨物運輸?shù)侥康牡貒?地區(qū)的指定地點,但賣方不承擔目的地的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
2. 責任和風險:賣方負責貨物運輸?shù)侥康牡?,但不包括目的地的進口清關和支付關稅。一旦貨物到達目的地并準備好卸載,風險和費用就轉移給了買方。
3. 優(yōu)點:對于賣方來說,ddu條款減少了在目的地國家的進口手續(xù)和稅費負擔。但對于買方來說,需要自行辦理進口手續(xù)并支付相關稅費。
區(qū)別:
1. 稅費支付:ddp條款中,賣方負責支付所有關稅和稅費;而ddu條款中,買方需要承擔目的地的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
2. 風險轉移:在ddp中,賣方承擔的風險更大,直到貨物準備好卸載并交由買方處置;而在ddu中,風險在貨物到達目的地并準備好卸載時轉移給買方。
3. 費用承擔:ddp賣方承擔的費用更多,包括運輸、保險、關稅等;ddu賣方則不承擔目的地的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
在選擇ddp或ddu條款時,賣方和買方需要根據(jù)自身的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來決定。通常,對于不熟悉目的地國家進口法規(guī)的賣方來說,選擇ddu會更加穩(wěn)妥,而對于希望簡化進口流程的買方來說,選擇ddp會更加方便。
ddp(delivered duty paid,完稅后交貨)和ddu(delivered duty unpaid,未完稅交貨)的風險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ddp(完稅后交貨)的風險:
1. 費用風險:賣方承擔所有運輸、保險、關稅和其他稅費,如果這些費用超出了賣方的預期,可能會導致利潤減少。
2. 法律和規(guī)章風險:賣方負責辦理進口國的所有手續(xù),包括清關。如果賣方對進口國的法律和規(guī)章不熟悉,可能會導致延誤、罰款或其他法律問題。
3. 市場變化風險:由于賣方負責運輸?shù)侥康牡氐恼麄€過程,如果市場條件發(fā)生變化(如匯率波動、政策調整等),賣方可能需要承擔額外的成本。
4. 物流風險:賣方負責貨物運輸?shù)侥康牡氐恼麄€過程,因此需要承擔貨物運輸過程中的所有風險,包括貨物損壞、丟失或延誤等。
ddu(未完稅交貨)的風險:
1. 稅費不確定性:買方需要承擔目的地的進口關稅和其他稅費,如果稅費計算錯誤或稅率變動,可能會導致買方支付額外的費用。
2. 進口手續(xù)復雜性:買方負責辦理進口手續(xù),包括清關。如果買方對進口程序不熟悉,可能會導致延誤或額外的手續(xù)費用。
3. 貨物控制權:在ddu條款下,一旦貨物到達目的地并準備好卸載,風險和費用就轉移給了買方。這意味著如果貨物在卸載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買方需要負責解決。
4. 物流風險:雖然賣方負責將貨物運輸?shù)侥康牡?,但一旦貨物到達并準備好卸載,物流風險就轉移給了買方。因此,買方需要確保貨物在目的地的安全運輸和存儲。
總的來說,ddp的風險主要集中在賣方,因為賣方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費用,直到貨物交付給買方。而ddu的風險在貨物到達目的地并準備好卸載時轉移給買方,買方需要承擔進口手續(xù)和稅費的責任。因此,選擇哪種貿易術語,賣方和買方都需要仔細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