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臺灣省于1900年在高雄等地試種,隨后營造8萬余畝;廣東和廣西引種近60年,海南島最早則在1930年引種于瓊中縣松濤鎮(zhèn)。此外,福建、湖南、江西、浙江等地也有引種,位于北緯260 的福州,柚木生長發(fā)育正常。
生物學特征
柚木從種子發(fā)芽到生長發(fā)育各個階段都要求較高的溫度。原產(chǎn)地年平均氣溫為20—25℃,大于10℃的年積溫8000—9000℃以上,可耐43—48℃的絕對最高氣溫和2℃的絕對最低氣溫。在緬甸北部略超過熱帶范圍的微霜地區(qū),也有天然分布。
在我國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qū),年平均氣溫21-25℃,年積溫7500—9000℃的溫度條件,基本符合柚木的生長要求。寒潮對海南島和臺灣的栽培區(qū)影響較小,對云南和福建的栽培區(qū)影響也不大,廣西和廣東大陸,也只在局部地區(qū)和個別年份,當出現(xiàn)強大的寒流、氣溫降至零下(-2)℃時,才會造成柚木遭受寒害的情況。
柚木要求雨量充沛,干濕季明顯的季風性氣候。原產(chǎn)地的雨量多在1160—3810毫米之間,個別地區(qū)高達5080毫米,都有3—5個月或稍長一些的旱季。柚木耐干旱,在年降雨僅有560毫米的印度半島東南端,仍有天然分布,但生長不良。
我國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qū)的相對濕度多在75-85%之間,適于柚木的生長發(fā)育。柚木是為喜光樹種,要求充足的光照。根據(jù)各地引種的表現(xiàn)來看,我國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qū),全年約1500—2500小時的日照,還適合柚木的要求。
柚木原產(chǎn)地沒有臺風,生長發(fā)育要求較為靜風的條件。我國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qū),除云南基本不受臺風影響外,其他各地每年都有臺風出現(xiàn)。其中以廣東沿海和海南為最多,福建次之,廣西較少。風力大的可達10-12級,一般多為8-10級。柚木葉大,抗風性能較差。在生長較快的幼林期,風力8級左右就會出現(xiàn)落葉、斷枝、傾斜、甚至斷桿或風倒。隨著林齡的增長,抗風能力逐漸增強,大樹在10級左右的風力,一般少見嚴重的風害。
柚木萌芽力強,伐后可以萌發(fā)更新,第1年萌芽條高生長達3米左右。在海南島最好的林分,10年生以前,年平均生長量高達1.5米,直徑為1.6厘米;一般林分高生長也有1米,直徑生長在1厘米左右。高徑生長以5年生前較快。高生長最快的為第二年,可達2.3米;直徑生長最快為第4年,達2.4厘米。霸王嶺海拔200米,一般的沙質(zhì)壤土上的人工林,16年生平均高14.4米、平均胸徑19.4厘米。
造林要點:
柚木最適于土壤疏松、肥沃、濕潤的灌叢或高草群叢地栽植。在風大的地區(qū),應選避風地,以減輕風害。
砍山除雜應在雨季來臨之前進行,除雜后按植穴40×40×40厘米或50×50×40厘米的規(guī)格進行穴狀整地,或經(jīng)帶狀全墾整地后,按上述規(guī)格挖穴,并盡可能間作農(nóng)作物或綠肥,以改良土壤,促進林木生長。
造林季節(jié),海南島最好在5--8月的雨季初中期,要切實掌握好天氣,華南地區(qū)則以春雨季造林為宜,此時連續(xù)陰雨多,氣溫開始回升,成活率高,生長期長,可增強幼樹越冬能力。
柚木在原產(chǎn)地,在多數(shù)國家都進行農(nóng)林間種。我國熱帶和南亞熱帶各地,一般采用“低切桿種植法”。在起苗前或起苗的同時切桿,保留苗干高約3-5厘米,選取地徑1—2厘米的壯苗,漿根備栽,不宜用地徑小于0.8厘米或大于4厘米的苗木造林。
株行距通常為2.5×3.0或3.0×3.0米,栽植時要注意適當深栽,先回表土,填土后應略高于穴面成小丘形,或開排水溝,切勿積水、土埋,以免爛根。栽后7天左右開始萌芽,成活率一般可達95%以上。
撫育管理
柚木較怕雜草,在定植當年的雨季末期除草,擴穴、松土一次,同時選留萌蘗中最為粗壯通直的1-2株,其余的全部去除,第2年進行最后定株,選留一株。如植后一二年內(nèi)植株彎曲、歪斜或生長不良等,可進行平茬,使能形成通直的樹干。平茬時間,可4月左右進行。平茬后應及時定株,以免影響生長。幼林在4年生前,每年全面砍除雜灌二、三次,結(jié)合整枝和幼林基部的萌條。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頭4年每年增加一、二次追肥。臺風過后要及時扶正植株,如有風折或受凍者,可再進行低切桿處理,使之再長新芽。
幼林間伐的起始年齡,國外一般為10年生,也有7年生的。每隔10年間伐一次。引種在我國海南島的柚木幼林的生長過程,初步認為第一次間伐也是在10年生為宜,后間伐應視林分恢復生長情況而定.
總結(jié)上述引種柚木的經(jīng)驗,可以初步判斷:
1、柚木的耐寒能力:決定于3個方面因素:樹齡、極端低溫和低溫持續(xù)時間。1年生以下的幼林的耐寒能力明顯弱于成林。寒潮對海南島和臺灣的栽培區(qū)影響較小,對云南和福建的栽培區(qū)影響也不大,廣西和廣東大陸,只在局部地區(qū)和個別年份,當出現(xiàn)強大的寒流、氣溫降至零下(-2)℃時,才會造成柚木遭受寒害。對于幼林,低溫持續(xù)時間在1—2天內(nèi),極端氣溫在零下(-1)℃以上,對它的影響不是很大,就是樹稍受到輕度凍傷,來年還能重新萌發(fā)新芽,繼續(xù)生長。而低于零下(-1到-2)℃,持續(xù)時間長達數(shù)天以上者,可能就有凍死的危險;如果低溫持續(xù)時間短,而且是成林植株,可忍耐的極端低溫可能更低、時間也更長。
2、生長速度分析:根據(jù)漳州木棉附近的生長現(xiàn)狀來推測,按照他們的管理模式,8年生的柚木,有可能長高達15-20米,桿徑可望達到15--20厘米。因為,人工管護下的柚木,水肥條件充足,生長特別快,超常規(guī),這在情理之中,不足為奇;而粗放管護,靠天吃飯,水肥條件不及人工,植株生長只能在常規(guī)的范圍內(nèi),不可能超常規(guī)的生長,每年的桿徑生長,也只能在1.5厘米左右。
3、抗風能力分析:根據(jù)漳州木棉附近的柚木的抗風表現(xiàn)來看,它的抗風能力還比桉樹來得好。2005年8月13日第10號臺風“珊瑚”,風力約有8-9級,陣風10級,200株當中,僅有4-5株斷稍,僅占2.5%。斷稍的植株,已經(jīng)長出新芽,繼續(xù)生長。其余的植株有部份出現(xiàn)傾斜,但扶正后,生長已經(jīng)恢復正常。隨著林齡的增長,抗風能力逐漸增強,大樹在10級左右的風力,一般少見嚴重的風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