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意境,是意思的意,不是藝術(shù)的藝。意境這個詞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當中特有的概念,它是對事物找到境界的品悟的審美習慣,使在有限的時空直悟永恒的思維方式。正是這種獨特的性情和情趣取向,塑造了這個民族的心理結(jié)構(gòu):模糊,飄移,不確定。就像不同的茶,不同的人說好;但反過來說,一款好茶會讓人人叫好,那種標準卻又難以描繪。從詩經(jīng)的思無邪到中國的傳統(tǒng)筆墨,最講究的就是這個意境 。“作詩必此詩,意取象外神。羚羊眠掛角,天馬奔絕塵”(清 趙翼)在意境中包含情景,包含思,包含意。我們回到這個意字上分析一下中國人為什么對意字如此鐘愛。意是心上的音,我們經(jīng)常說聽話要聽音,這個音更能表達說話者最真實的意思。比如說一句非常簡單的話:“您好!您好嗎?您好?。?rdquo;相同的字,語氣表達不一樣,所包含的內(nèi)涵居然可以完全相反,以至成為相去甚遠的另外一個意思而在美學里講的意,是更為豐富和更難以用很簡單的話來表達的。比如那首詞: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首詩中前面的每一句都是一個畫面。但這都不是意境。宗白華認為只有到了“斷腸人在天涯”才出了那份情,失神而專注,似有所待。在情景交流中的那個綜合感受,表達到了那份意境。正是“信足別有境,舉頭自有深情”(計成《園冶》)。境,其原意指人所感覺到的范圍,心活動到的區(qū)域。“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知”,是只能感覺,“欲辨已忘言”了。
席,一種參道,凝聚精氣神韻的道場。“茶精極,屋精極,衣精極,器精極。”這里所謂的精極,是沒有媚俗的痕跡。讓人純凈而不做他想。把注意力牢牢牽在當下。它們鉤沉的茶道席,意境幾乎無處不在。從席間每個人的服飾到茶席的音樂,到一草一木構(gòu)成的茶席景象,無處不在訴說著一種訴說。因為每一個東西必須是有情的。可以想見,在那樣的一個午后,陽光燦爛。我們穿過灑滿陽光的大廳,穿過庭院來到小小的茶室。在這個茶室里有那樣的音樂暖暖融融舒舒緩緩地包圍著我們。身著寬服,穿足登白襪,從足下去珍惜每一個感覺,那種寧靜的潔凈,非常神奇的感受,會在你的每一個動作里靈動地展現(xiàn)。茶席又稱茶席曼陀羅。我們擺的每一個茶具,從壺到杯到公道杯,每一樣器具都是經(jīng)過茶道師,經(jīng)過主人認真挑選的。它用了中國人特有的表達即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比如說竹節(jié)壺,其文化人格在儒家,象征嚴謹和節(jié)制;如意壺主人表達如意和吉祥的祝愿;還有茶席之上最重要的主題掛畫。記得有一次我在舉行《月光白》的茶道會上,大家進入茶席之后,靜坐。大家聽著音樂緩緩地去放松自己,把自己和外界隔斷之后,有一聲磬響:“叮——”然后提醒你回到茶席之上。這時整個茶道室是暗的,大家什么都看不見,又經(jīng)過了那么長時間靜心的打坐過程,這時候我的茶道師助理,是位云南的白族女孩,眼睛明亮亮的,笑容像云南的天空一樣清澈明亮,她拿著火柴,嘩,點燃。茶席中間水缽里有個水晶球,水晶球下邊有個蓮花燈,蓮花燈被砰然點著。這個茶席環(huán)節(jié),在大家小參分享時每個人都說,那一刻整個人被暖了一下,被照亮了。那種被難以言表的情緒暖暖地擁著抱著,用一道道的茶,進行心靈的洗禮。還有一次茶道會也有用燈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記得我們給傳媒大學的學生擺的茶道會,在戶外。那是一個接近中秋節(jié)的夜晚,月亮滿滿掛在天上。那天是個長長的茶道席,主賓分坐在茶席兩旁??粗铝谅犞魳菲分栊蕾p茶道師一道道給大家布茶。整個席間,沒有一句多余的話,時光在靜靜地流淌。最后結(jié)束的時候每一個人發(fā)了一盞小小的馬蹄燈。在那樣的月光下提著馬蹄燈,心都是亮亮的,整個世界因為一盞燈照亮了。
茶席之上表達意境的手段非常豐富。像燈,香,茶具等具體的東西,還有很多抽象表達。那極具情感的畫面,可以把主賓帶進一個非常神圣、非常寧靜、非常悠遠茶席的意境。在茶席設(shè)計上要力求瘦、皺、漏、空、透、遠,在有限的空間里,去塑造出無限的想象的空間。 “錐劃沙”、“屋漏痕”,歲月折疊成褶皺??帐菬o限,是宇宙靈氣之往來,生命流動之處。空白多神遠,空白少神密。像在一幅書畫作品里,無墨處皆成妙境??毡倦y圖,實景清而空景現(xiàn)。比如棋局中的活眼,禪中的活禪。透是多視角,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遠是更豐富,地獄天堂盡在其中。隨意布飾,不衫不履。在日本,有夜間茶會不插花的習慣。傳說是因為武野紹歐的一個夜晚茶話會。紹歐在鶴頭狀的插花器中,插了一只水仙花,裝點在茶室“床”的位置上。閃爍的燭火將插花映襯在墻壁上,不僅花朵栩栩如生,插花的鶴形更像是唳鳴著飛翔在云端一樣活了起來。感動了所有的客人。從那以后,再無夜間插花待客,因為無法超越紹歐。隨著場合旨趣的變化而“隨問而答,隨境而做”,是茶席意境創(chuàng)意最核心的秘密。這也是茶道作為靈修最為精妙的訓練。春天,一次茶會,曾經(jīng)定格在茶道史上。豐臣秀吉找來一個鐵盤子,里面盛滿水,然后拿了一大枝梅花,讓千利休當眾表演插花。自古以來,花瓶(日本茶道稱“花入”)都是筒狀的。用一個平平的盤子,插一大枝花,在現(xiàn)場的每一個參與者都被難倒了。這不懷好意的豐臣秀吉,一定是想讓千利休出丑。結(jié)果千利休,從容拿過梅花一把把揉碎,花瓣花苞紛紛飄落于水面,之后,將梅花的枝輕輕斜搭在盤子上。在場所有的人一時目瞪口呆,被現(xiàn)場的美所窒息。千利休所創(chuàng)立的日本茶道產(chǎn)業(yè),和他個人的修為,他隨境而做的現(xiàn)場創(chuàng)意魅力是分不開的。據(jù)說他每場茶道會的茶席會都被人用高價收藏。千利休本人已經(jīng)成了一個民族的審美,茶世界的意境。通過茶壺提點出的叮叮咚咚的水聲,把我們帶回到大自然無比清新的山水間。在那里,鳥語花香。甚至可以聞到青草味道。主題掛畫能把我們從現(xiàn)實中暫時隔斷,一下拉到那種神圣的,轉(zhuǎn)眼的,非常親切的精神世界里,用品味用畫面來形容這樣的情景都不足以表達我們對意境的感受,但又能真真切切地無比愉悅地享受其中。
還有這樣的意境表達在主賓間之間進行心靈溝通:參話頭。我曾經(jīng)主持的茶道會里就用過“口離心有多遠 ”,作小參主題。當我把茶道會的邀請函,發(fā)給來參加茶道會來賓的時候,他們就已經(jīng)開始走進我的茶席之上,開始認真思考口離心有多遠。在我們的生活中,從家人間到社會朋友中到工作同事圈兒,我們有幾個人有能力口對心地講每一句話?記得有個人一接到請柬當場就給我回了信:“口離心要多遠有多遠,要多近有多近!”我聽了之后內(nèi)心很震撼。但是在茶席之上,所參的話頭是不要求有答案的。每一個答案都是對的,只要參與了思考,思考的過程就是一個小參的過程。無論你在哪兒,你已經(jīng)進入我茶席的意境了。時間可能是在三天前,也可能是在一周前。地點可以是任何一個地方:遙遠的你走向茶席中的我。天地之大,何處安身立命?喝茶的人是誰?父母生我之前我是誰?心在那里?這輩子你是來干什么的?生從何來,死從何去?萬法歸一,一歸何處?日間浩浩時還作得主么?睡夢中作得主么?正睡著時,無夢無想,無見無聞,主在什么處?小參的話頭告訴人,生活處處是真理。在茶席之上小參活動,也是一個意境空間的表達。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表達就是茶席的主題。茶席主題里面的意境,就象一幅畫得有名字,一篇文章得有個好題目。茶道師會精心地去提煉藝術(shù)表達的精髓,提煉修行藝術(shù)的表情。像文章煉題一樣。在茶席主題里,很多茶葉名字的意境就很深遠。比如《月光白》,多么有詩意有情景的名字!《鐵觀音》、《蘭貴人》、以及我們非常神往的《東方美人》,這些名字本身就特別有詩情畫意。在舉行《東方美人》茶道會的時候,茶席之上用深色的旗袍鋪展在底席之上,星星點點的白色杯子布在旗袍上,背后是陳逸飛的《美人圖》,清揚優(yōu)雅的音樂滾滾而來。這個茶道會的主題是關(guān)于女性學的主題,比如“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如何做好你的女性角色”,這樣就把幽幽雅雅的東方女性神韻鋪陳開來?!锻窦s到無言——白毫銀針》;《綠野仙蹤——狗骨腦的禪意》;《紅茶,熨燙內(nèi)心的感動》;《九年壽眉——茶的味外之味》。再根據(jù)季節(jié),根據(jù)當時的情緒很充分地做茶席意境表達。比如到了秋天以《吟秋》;《如歌的行板》;《人淡如菊》為主題,配上那樣的詩句,“ 寧可枝頭報香死,不肯隨舞秋風”。把對菊“此花開盡再無花”的意境,表達出生命之絢爛;在春天《丁丁香香的情客》,《落花水流紅》,《花新水上香》,非常有畫面感,那種紅,那種水,那種時光的流逝,美好青春的留戀,都會在這樣的主題里表達出清新又有時空概念的意境。《寒夜客來茶當酒》、《風雨故人來》人情篇;《紅泥雪爪》《蓮花,在記憶中綻放》;《崇高的高度》主題茶會,用《辛德里名單》主題曲,做生命教育。更為深邃的意境主題如:《無門關(guān)》《印水境》《空間,在物質(zhì)消失的界線》《可不可以走出時間之外》這些主題本身就可以帶領(lǐng)我們進入極有參與性的意境。說到意境會讓人覺得有點玄。 每一個意味深長的動作,每一個用心的設(shè)計,每一個主賓間的真誠的交流,以及茶席之上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個細節(jié)都是濃濃意境的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