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人之間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暗語”,如果能聽得懂茶人“暗語”的話,就能愉快和茶人交朋友,蹭茶喝,茶人用的詞匯多,學(xué)習(xí)不得法的話,肯定是云里霧里,但有沒有速成的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有!
作者窮盡智慧,搜遍古今中外各大茶書辭典,熬夜惡補歷史、地理、科技茶學(xué)知識,從神農(nóng)氏到茶多酚,從南零泉到顧景舟,從“通仙靈”到鄧時海,從《金瓶梅》到千利休……擇其精要,提取精華,集沙成塔,匯成此篇詞匯指南,給志在能夠快速入門普洱茶品鑒大的茶人們。
除了黑茶中的普洱茶,傳統(tǒng)六大茶類中的其它茶類的審評詞匯,多少年來幾乎一成不變,隨便翻看一本茶書都有介紹,估計茶店老板們也早已背熟,不值得去下功夫。唯有后起之秀普洱茶,花樣百般翻新,概念層出不窮,內(nèi)容深不見底,變化神鬼莫測,大有學(xué)無止境的味道。
既然是入門,我們就把握其“簡單、直觀、易學(xué)、好記”的原則來進行。
傳統(tǒng)茶類品鑒只要圍繞“形、色、香、味”四個要素進行,普洱茶也可以照方抓藥:
一、形狀品鑒詞匯
干茶:普洱干茶形狀多樣,一一列舉只是徒增數(shù)量而難以掌握記全,不如抓其主流,其它融會貫通?,F(xiàn)行普洱茶教材中的審評標(biāo)準(zhǔn)沿用綠茶的老一套,既不適用又拖沓繁雜且沒有具體針對性,故剔除大量不適用的詞匯,更新加進一些常用而通俗的用語便于理解記憶。
普洱生茶散茶:主要觀察普洱干茶的均整度和條索松緊程度。
【條索】:與綠茶相比,普洱茶在條索方面沒那么多講究,相關(guān)詞匯也夠簡單,只需記住普洱茶在初制時因揉捻輕重而形成三種條索:泡條、中條和緊條。
【緊條】:緊條茶不顯毫,外觀不甚美,但滋味豐富,浸出物釋放均衡。因為有利于微生物進入,更有利于后期轉(zhuǎn)化,故熟茶基本為緊條。
【泡條】:又叫【拋條】,外形粗曠,有型,出湯慢。人們會誤以為緊條顯苦澀,對雨水茶、臺地茶誠然如此,因此它們往往被制成泡條,以外觀寬大和釋放緩慢當(dāng)做古樹,欺騙顧客。
【中條】:揉捻輕重合適,介于緊條和泡條之間,為大部分茶區(qū)所采用。
【勻整】:指茶條大小、粗細(xì)、長短、輕重相近,老嫩整齊,無黃片、斷葉、碎末、老梗和夾雜物。又稱【均齊】、【凈度】、【勻稱】等。
【重實】:以手權(quán)衡有沉重之感,一般是葉厚質(zhì)嫩的茶葉。
普洱熟茶散茶:以散生相比,條索以緊條為上,更看重【勻凈】這一指標(biāo)。
普洱餅茶或圓茶:通俗說的餅形漂亮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外包】:包裝紙柔軟、透氣,包裝紙緊貼于餅面,不松散,包裝紙上若有文字圖案,應(yīng)包在餅中央,不能偏離或突破邊緣。
【圓整】:餅形圓而周正,茶窩居于中心,邊緣厚薄一致、整齊。
【松緊】:緊壓程度適中。
【餅面】:餅面平滑,餅形正面所用的部分芽頭肥壯顯豪,葉形漂亮,無明顯黃片、老梗和夾雜物。
以下三個指標(biāo)對餅、沱、磚皆適用:
【完整】:無破損殘缺,形態(tài)端正。
【脫面】:蓋茶脫落。
【缺口】:邊緣殘缺。
沱茶:外形圓潤周正,茶窩居中,沱表面和外包與餅茶同。
磚茶:外形規(guī)范端正,松緊程度適中,表面【平滑】,無起層落面及茶梗刺出現(xiàn)象,反之為【粗糙】。
葉底
【柔軟】:品質(zhì)欠佳用詞。芽葉細(xì)嫩,葉質(zhì)柔軟,手按之如綿,捺后服帖盤底,無彈力,不易松起。
【柔韌】:品質(zhì)上佳用詞。芽葉柔而有彈性,按壓之后松開手能立即復(fù)原。
【肥厚】:芽壯、葉厚、質(zhì)軟、葉脈明顯,品質(zhì)上佳的表現(xiàn)。
【均嫩】:葉張均勻、柔軟。
【均齊】:葉張老嫩、大小、色澤的一致性。反之叫【不勻】
【短碎】:毛茶未進行精制時,斷成半葉也屬于短碎。緊茶則以更細(xì)碎的葉片多為短碎。
【焦斑】:殺青不當(dāng)產(chǎn)生葉面、背中的黑點,手工殺青多少都會有次現(xiàn)象,若無大面積焦斑,屬于正常。
【紅梗紅葉】:采摘、攤青或殺青不當(dāng),制前發(fā)酵造成葉底的紅變現(xiàn)象。
【焦葉】:殺青過重造成葉底大面積燒傷。
【泥化】:葉底沒有彈性,一撮就成泥。
【碳化】:葉底發(fā)硬、有顆粒感,發(fā)酵或者說是氧化過度。
二、色澤品鑒詞匯
干茶:大部分生茶芽豪多,顯豪,看上去綠、黃、灰、白各色相雜,各產(chǎn)區(qū)毛茶所占比例不一呈現(xiàn)不一樣的外觀。
【墨綠】:多為毛茶或新生茶。深綠泛烏,有光澤,與烏綠同義。
【灰綠】:多為毛茶或新生茶。綠中帶灰。
【烏黑】:多為毛茶或新生茶,也有老陳茶經(jīng)長期陳化后的顏色。有些茶區(qū)的曬青毛茶呈烏黑,油潤度不及烘情。
【黃綠】:多為毛茶或新生茶。綠中帶黃,多夾雜黃片。
【油潤】:富有光澤。
【褐紅】:即豬肝色,多為熟茶。
【紫紅】多為紫鵑或紫芽茶色。
湯色
曬青毛茶或青餅:鮮活明亮者為佳
【青綠】:殺青過生。
【黃綠】:正常。
【金黃】:有渥黃處理之嫌。
【泛紅】:殺青不勻。
熟茶:
【深紅】:正常。
【偏黃或過淺】:不正常,工藝有問題。
【深暗發(fā)黑】:工藝缺陷或倉儲問題致品質(zhì)劣變。
老陳茶:
【金黃】:陳期不足
【橘黃】:正在轉(zhuǎn)化
【鮮栗紅】:已入佳境
【深栗紅】:最佳
三、香氣品鑒詞匯
生茶積極香氣:【毫香】【清香】【野菌香】【花香】【冰糖香】【蜜香】【果香】【梅子香】【陳香】【樟香】
熟茶積極香氣:【荷香】【糯香】【棗香】【桂圓香】【木香】【參香】【藥香】
不良香氣:【焦糖香】【板栗香】【炒豆香】【薯香】【霉味】【煙熏味】【焦糊味】【酸菜氣】
由于香氣是靠品鑒者自身的嗅覺感知后,再利用所熟悉的參造物加以形容,個人的嗅覺靈敏度不一樣,參照也不一樣,所以形容出來的香氣誤差也很大,故此處只羅列,不解釋。
四、滋味品鑒詞匯
【甘】:味蕾入口即對茶湯有明顯甜的感知。
【生津】:茶湯入口時對舌和口腔的刺激以分泌出唾液,生津速度是評價一款生茶品質(zhì)的重要指標(biāo)。多為新生普或毛茶。
【回甘】:茶湯入喉之后,口腔味蕾感知的回甜程度,回甘持久度是評價一款生茶優(yōu)良品質(zhì)的重要指標(biāo)。多為新生普或毛茶。
【鮮爽】:鮮潔爽口有活力,一般濃度不高。多為新生普或毛茶。
【平和】:茶味正常,刺激性弱。
【醇和】:醇而平和,帶甜。刺激性比醇正弱而比平和強。
【濃厚】:又稱【濃強】,指茶湯味厚,刺激性強。
【醇厚】:茶味純正濃厚。有刺激性。
【醇正】:清爽正常,略帶甜。
【柔順】:茶湯細(xì)膩柔和,刺激性不強。
【稠滑】:茶湯細(xì)膩飽滿,入口順滑。多為熟茶或老生茶。
【厚滑】:茶湯厚重,入口順滑。多為熟茶或老生茶。
以上滋味詞匯用語茶品品質(zhì)優(yōu)良方面,若茶品品質(zhì)不佳或有缺陷常用:【苦重】【澀重】【淡薄】【麻】【?!俊敬帧俊緶俊舅帷俊驹铩俊倦s】【霉】【餿】等等。
入門詞匯是基礎(chǔ),為便于學(xué)習(xí),多以視覺、嗅覺和味覺等感官能感知的容易理解的具體詞匯為主,至于【喉韻】【層次感】【協(xié)調(diào)性】【鎖喉】等抽象詞匯,我們將在《進階篇》中逐一介紹。
如果能理解并熟練掌握此文,就可以在街邊茶店暢行無阻。